华宇娱乐

宣德创烧的宫碗
你的位置:华宇娱乐 > 最新动态 >
宣德创烧的宫碗
发布日期:2024-08-22 17:09    点击次数:188
宫碗是宫里用的碗,宣德时期创烧的一个品种。

图片

鲜红釉碗,明宣德,高8厘米,口径18.9厘米,足径8厘米。清宫旧藏。  碗撇口,深腹,圈足。通体施红釉。圈足内施青白釉,外底署青花楷体“大明宣德年制”六字双行款,外围青花双线圈。

图片

青花缠枝莲托八吉祥纹碗,明宣德,高10.2厘米,口径28.1厘米,足径11.1厘米。   碗敞口,方唇,圈足。碗里白釉无纹饰。碗外青花装饰。口饰青花线两道,壁饰缠枝莲托八宝纹,近底处饰莲瓣纹,足墙饰朵梅纹。口沿下从右向左横书楷体“大明宣德年制”六字一行款。“宫碗”器物造型精巧端正,口外撇,腹部深宽。到正德时,制作更加规范化,成为这时期瓷器中的佳品。

图片

图片

孔雀绿釉碗,明正德,高6.6厘米,口径16.2厘米,足径6.5厘米。  碗撇口,弧壁,瘦底,圈足。无款。碗内壁及圈足内施青白色釉,外壁施孔雀绿釉,近足处暗划仰莲瓣纹。此碗虽未署款识,但其典型的正德宫碗式造型和器足内施淡青白釉的特征表明其为正德官窑器。在正德时期,不仅是宫里,民窑也争相仿制,世称“正德民式碗”,所见多为青花制品。

图片

淡茄皮紫釉暗划云龙纹碗,明万历,高7.3厘米,口径15厘米,足径5.5厘米。  碗撇口,弧壁,深腹,圈足。内施白釉。外壁施淡茄皮紫色釉。腹部暗刻二云龙赶珠纹。圈足墙外暗刻回纹。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体“大明万历年制”六字双行款,外围青花双线圈。  明代茄皮紫釉以呈色黑紫的深茄皮紫釉较多,淡茄皮紫釉较少见。此碗即属于后者,且釉色纯正,刻花生动,弥足珍贵。  茄皮紫釉创烧于明代早期,它是一种以氧化锰为呈色剂的高温釉,釉料中的铁、钴等其他金属元素则起调色作用。其釉色有深、浅之别,深者如熟透的黑紫色茄皮,常施于尊、罐、大盘、大碗等器上;浅者则似未熟的茄皮呈淡紫色,多施于小件盘、碗之上。清代宫碗在康雍两朝最盛,康熙时引进了珐琅彩工艺,并在瓷器上得以施展,到雍正时期已炉火纯青了,传世的雍正宫碗有不少珐琅彩器,件件精美绝伦。

图片

图片

黄地红彩二龙赶珠纹碗,清康熙,高7.4厘米,口径15厘米,足径6.4厘米。清宫旧藏。  碗撇口,弧壁,圈足。内施白釉,外壁黄地红彩双龙纹装饰。红彩呈枣皮红色。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体“大清康熙年制”六字双行款,外围青花双线圈。  黄彩与矾红彩虽都是以氧化铁为着色剂,但是它们所含PbO(氧化铅)和Fe2O3(三氧化二铁)的量却不相同。黄彩中PbO的含量在40%以上,Fe2O3的含量为3%,因此Fe2O3能全部溶于釉中并以三价铁的形态使釉呈黄色。而红彩中PbO的含量不高,Fe2O3的含量却高达30%-50%,大部分氧化铁不熔于釉中,而是以超细颗粒状态悬浮于铅釉表面而使釉呈红色。

图片

 胭脂紫釉碗,高4.8厘米,口径9.5厘米,足径3.6厘米。  碗撇口,瘦底,圈足。碗内饰暗花双行龙及云纹两朵,外部通体胭脂紫釉,足内施白釉,青花双方框内楷书“雍正年制”四字款。

图片

图片

图片

珐琅彩梅花牡丹纹碗,清雍正,高6.9厘米,口径14.6厘米,足径6厘米。  碗撇口,弧壁,圈足。内施白釉。外壁以珐琅彩描绘梅花两株,枝干苍老虬劲,设色娇艳。树下牡丹花朵怒放。一侧墨彩题“百啭千声随意好,琪花琼草逐时新”七言诗句。引首钤闲章“先春”,末尾钤闲章“寿古”、“香清”。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蓝料彩楷书“雍正年制”双行四字款,外围蓝料彩双方栏。  此碗图案描绘细致入微,设色清雅,令人赏心悦目。  据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案记载,珐琅彩瓷器的画匠多出自供奉于内廷的如意馆画师,雍正朝有戴恒、邹文玉、唐岱、贺金昆、宋三吉、焦国俞等。正是画工的精湛技艺和非凡的艺术修养,方使珐琅彩瓷器取得如此高超的艺术成就。

欢迎家人们转发出去支持我们,让更多人受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